「摩根富林明中美G2新勢力基金短短5天募爆,因逼近100億元額度上限,即日起暫停單筆新申購,並將剩餘額度全面開放定期定額……」看到這樣的新聞應該感到高興,全球股市這5個月來一輪猛攻,原本有點冷清的基金市場跟著熱起來,大家願意買基金,代表投資人的信心逐漸恢復。 可是我並不喜於見到基金募爆的消息出現在財經報紙的版面上,它的背後代表三種意義,一是廣告宣傳做得太成功,投資人非買不可,好像不買賺不到錢;二是某市場或某區域行情太好,好到大家都知道,只要有相關的新基金一出,不用多講,投資人主動捧著錢去買;三是不知是真爆還是假爆,但只要放基金額度所剩不多的風聲,擔心搶不到的投資人會跑更快。 10年多來,我採訪發現每一波的基金熱賣潮都是行情走到高峰期才看得到,一個不注意碰上行情反轉,買到先住進套房;反之,當巿場行情進入冷卻期,基金賣出不去,投信公司募集成績很差,等到行情轉好時,這些基金反而績效表現比較好,也就是說基金賣得好壞與市場走勢呈反指標。 行銷一流 募資容易 摩根富林明投信形象、口碑及績效在投資人的心中屬優等生,企畫、行銷和宣傳能力在同業的口中更是一流,只要推出新基金幾乎無往不利,被稱為是「國內最會募基金的投信公司」。 1997年推出一檔投資亞洲科技股的JF東方科技基金,一出場就募爆88億元,但當時亞洲金融風暴已經風雨欲來;1998年發行的摩根富林明大歐洲基金,曾創下3天募到百億的紀錄,當時造成極大的轟動,可惜網友抱怨進場被套了5年才解套。 2000年上半年募集的摩根富林明全球通網基金更是目光之所在,那時網路產業超夯,一口氣募爆50億上限額度,下半年發生網路泡沫化危機,行情反轉直下,一路慘跌至今,淨值仍只有3元多。 2006年的JF絕對日本基金也是一例,那時日股屢創新高,募得73億元的佳績,沒想到一進場遇上日本活力門重大利空,日本基金便一路多災多難。 基金魔咒 投資留心 次貸金融風暴前夕的2007年是全球股市的最後榮景,當各家投信公司都在熱賣不動產證券化基金的同時,推出強調可以預知未來的摩根富林明全球發現基金也照樣募爆百億元,但運氣不好遭逢世紀金融大海嘯,基金表現被吹得東倒西歪。 很會賣基金的投信也不是每一檔基金都賣得好。去年9月陸股走下坡之際,即使努力搭京奧便車,摩根富林明投信募集中國金龍收成傘型基金僅10億元,跟過去光榮戰績相較,真是遜斃,今年上半年陸股一個大翻身,基金報酬從低點漲到最高時期曾達6成。 另一檔時常得獎的投資台股的JF中小基金在1998年推出時,更只募到3億元的難看成績,創下該公司有史以來最差募集紀錄,但進場後竟一度創造出高達3倍數的報酬。 久而久之,業界一看到摩根富林明投信基金募爆,就會對「基金魔咒」的說法再次議論紛紛。我想被眼紅的競爭同業封上「魔咒」或是「反指標」,或許太沈重,但我個人多年觀察所有投信募集過程的心得,也想下個結論—當市場一片大好,看到新基金募爆要小心,一窩蜂募集新基金要當心。(本文轉載自432期壹周刊基金壹情報) |
|
||||
指 數 | 收盤指數 | 漲 跌 | 漲跌幅 |
上海A股 | 3,670.79 | ![]() | ![]() |
香港恆生 | 29,098.29 | ![]() | ![]() |
日經指數 | 28,864.32 | ![]() | ![]() |
南韓綜合 | 3,026.26 | ![]() | ![]() |
道瓊工業 | 31,496.30 | ![]() | ![]() |
那斯達克 | 12,920.15 | ![]() | ![]() |
S&P 500 | 3,841.94 | ![]() | ![]() |
費城半導體 | 2,920.75 | ![]() | ![]() |
![]() |
![]() |
兌換成 | ||
‧交叉匯率表 ‧外幣兌換台幣 ‧美元兌換外幣 |
VIP基金健診實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