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大師群中相當具準度的瑞信亞洲首席分析師陶冬針對2009年喊出了一個口號叫「007」,前兩個0是說全球經濟成長率和全球利率,7是指中國經濟成長率,大師的意思是預估今年全球各國經濟成長率降至0,唯有中國還能保7%,這個難能可貴的7%已成為全世界投資者唯一寄予的希望。 國內基金業者同時看到兩岸直航和金融服務業鬆綁預期的長多效應,去年第四季規畫2009年的營運計畫中,除了與中國連結的相關商品外,大概也找不到其他更明確更有利於募集的標的,截至12月中旬止,就有7檔台幣計價投資大中華市場的新基金在排隊過關。 更不要提去年7月新政府特赦中國投資限制,中國A、B股投資上限由0.4%提高至10%,香港國企股(H股)與紅籌股則由10%放寬至無上限,原本因持股超過限制而下架的外幣計價海外基金陸續重新登台,光是去年底金管會審過的就多達十檔,換言之,今年第一季基金市場勢必掀起一陣中國熱。 前面說了一堆癈話,重點是你一定想知道目前市面上新舊基金高達三十多檔都標榜屬於大中華基金、中概基金,到底要怎麼挑才好?這問題問的好,基金名字差不多,但投資標的差很多,早就把投資人搞的眼花撩亂,所以我們必須把大中華或是中概的定義先搞清楚。 所謂的大中華或是中概是廣義的中國還是狹義的中國?廣義的中國是指投資標的除了中國外,星、港、台三大股市的掛牌公司都屬投資範圍,或因中國內需市場受惠的企業,或投資設廠於中國的企業等,現在又多了一個因兩岸三通而得利的企業;狹義的中國則指投資鎖定中國A、B股和香港H股和紅籌股的中資企業。 陸股以上海綜合指數為例,從前年最高六千多點跌到10月底最低點來到1664.92點,跌幅逾7成,是全球最早反應經濟趨緩而提前修正,如果相中這個市場的理由是想逢低佈局、危機入市,那麼你最好要買陸股比重最高、純度最純的中概基金,也就是投資標的應偏向狹義的中國。 中國眾所皆知是世界工廠,如今美歐日三大市場的消費力全面萎縮,中國的外銷將受到衝擊,中國政府也知道靠別人不如靠自己,為了救市,轉而搬出四兆商機擴大內需,大興土木,如果看中這個市場的理由是希望搶得內需市場的商機,那麼你一定要買持股集中因中國內需市場而受惠的企業。 至於把中國概念全部打包進去,或者投資區域分散過多者,在我個人來看,中國的純度都不夠。不過,現在把過去績效全部翻一遍,會發現不管什麼概念什麼區域,大家都是五十步笑百步,跌得一樣慘,所以若不從績效下手,選擇中概基金請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一、不要看名字選基金: 但若要以績效論,陸股11月彈幅不小,反而名字不叫大中華的基金短線漲幅大於這群大中華基金,這一向是國內台股基金的通病,名稱往往只是大方向,內容物的分配不見得一致,例如台灣工銀中國通持有傳產股高達58%,國泰大中華持有電子股則達59%,兩檔基金均為國內股票中概基金分類,持股策略大不同。 二、不要看宣傳話術選基金: 新產品無庸置疑最重包裝手法,有些名字乾脆就直接叫中國,營造投資人對中國的幻想,進場之後又是一回事,空頭時的新基金都有死守淨值,怕客戶賠錢的鴕鳥心態,反倒舊基金早進場,持股部位較完整,未來若多頭反撲,反彈力道也會較強。 三、不要看外幣計價就一定很中國: 不少外幣計價的亞洲或亞太區域型基金也都強調佈局中國,不論下架再上架或是現存商品,確實可以看到陸港股比重overweight的基金,但比重即使再高,買到的還是集中香港紅籌股及國企股(有些基金將該持股比重歸類為中國),真正買到陸股的並不多。能拿到中國QFII額度的外資,而發行純度夠的中國基金,可惜並未在台銷售。 |
|
||||
指 數 | 收盤指數 | 漲 跌 | 漲跌幅 |
上海A股 | 3,670.79 | ![]() | ![]() |
香港恆生 | 29,098.29 | ![]() | ![]() |
日經指數 | 28,864.32 | ![]() | ![]() |
南韓綜合 | 3,026.26 | ![]() | ![]() |
道瓊工業 | 31,496.30 | ![]() | ![]() |
那斯達克 | 12,920.15 | ![]() | ![]() |
S&P 500 | 3,841.94 | ![]() | ![]() |
費城半導體 | 2,920.75 | ![]() | ![]() |
![]() |
![]() |
兌換成 | ||
‧交叉匯率表 ‧外幣兌換台幣 ‧美元兌換外幣 |
VIP基金健診實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