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型基金因具股債靈活操作彈性,具「進可攻、退可守」優勢,根據統計,平衡基金近一個月平均績效為-4.04%,表現明顯較其餘類型基金穩健…」 報紙上基金相關新聞中,看到了以上這段報導,投資人想必很後悔,股票型基金一個月就賠了一成多,平衡型基金只有賠4%,早知道就全買平衡型基金,也不會賠這麼多了。 基金業者對投資人解釋平衡型基金定義為投資組合分散於股票、債券及現金,充分運用資產配置的原理,以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 聽起來很不賴,從民國89年起國內也曾出現平衡型基金的大流行,一直到今年四月為止,國內平衡基金的發行量曾高達90檔(含追加及傘型,不含海外平衡型及89年之前發行之平衡型),如今只剩49檔(至97年11月14日止),國內平衡型基金清算合併比例竟接近五成。 我不得不幫大家回顧歷史,89年當時行情震盪,平衡基金標榜股債之間靈活操作,至此成為熱門商品,由於產品設計上允許較鬆的持股限制,下限可以降至一成(股票型基金持股下限七成),甚至有人設計成下限可以到零,後來整整三年空頭時期的平衡型基金全面變型成保守的類債券基金,根本不太買股票。 台股從93年下半年起逐步擺脫陰霾,靈活度雖不如平衡型基金的股票基金因本身股票部位高,反彈相當快,但多數變種成類債券基金的平衡型基金,從債轉股的反應慢了半拍,再加上聯合投信平衡基金地雷事件引發風暴,平衡基金面臨瘋狂贖回潮而從此沒落。 正因為這段不堪回道的平衡基金歷史,我才會在寫「聰明買基金2」時,下了一個有趣的標題:「科技基金不科技,平衡基金不平衡」。那麼現存的平衡型基金都比較平衡了嗎? 目前多數的舊式平衡基金契約規範都是七三成或改型後偏保守的七一成,持股上下限在七至三成或七至一成,偏偏碰上去年多頭時,基金受益人恨不得基金把股票買到滿,誰還要理會一檔持股最多只能買到七成的平衡基金? 老實說,多頭時變不出什麼把戲,不過空頭期間強調避險功能時,就變得很像「變型金剛」,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什麼積極型、保守型、價值型、特定類股型、目標型等,但從績效來看,平衡基金若採高持股者,這一波下來跟股票基金一樣受傷不輕。最近則又跑出新一代大玩模組操作的平衡基金,最近很大聲告訴你有避險功能,非常穩健。 那麼你一定會問他們怎麼玩? 曾聽聞有一檔推出募到爆,傳言扁嫂曾買過的平衡基金,強調保本鎖利,研判行情不佳,大動作佈期貨空單,結果行台股一夕間上演V型大反轉,雖有股票部位,但選到的股票偏偏都不漲,演變成台股絕地大反攻,該檔基金不漲反跌,扁嫂也是賠錢出場。 你的第二個問題一定會問模組操作有避險應該不會賠吧?拿模組操作組的兩檔平衡基金來比一比好了,元大強勢配置平衡基金近一個月竟出現6.29%逆勢高報酬,該基金至十月底還有27%的股票比重,建弘策略平衡基金持股比重早就降至只剩0.65%,但一個月報酬是-2.6%(至11月18日止)。 還有一檔得過金管會頒發創新金牌獎而享有盛名的群益安家基金,也屬模組操作型,近一年報酬竟還是跌掉了23.87%,近一個月報酬回升至3%以上,財務工程上設計避險仍有其功能,但絕不代表萬無一失。 你的第三個問題也許會問平衡基金可以長期投資嗎?目前年資最久,長達十九年的平衡基金分別是匯豐中華安富及兆豐國際萬全基金,十年期的報酬率各為-1.6%及-11.4%(至11月18日止),他們屬於舊式的平衡基金(七三比),但這十年來行情上上下下下,仍無法做到打敗定存的目標。 你可能還會問平衡基金會因為持股較股票型低,就跌的比較少嗎?近3個月及近6個月永豐中概平衡基金各跌了31.42%及41.9%,是一般平衡型排名最後;近一年期永豐趨勢平衡基金以負36.8%掛尾車,跌幅可以跟一般股票型基金相比了(至11月18日止)。 永豐中概平衡基金持有上市櫃股票比重高達68%,永豐趨勢平衡基金持股更高達69%(至10月底),其中永豐平衡基金鋼鐵股比重高達兩成,且一直對該類股採高持股,顯示平衡型基金並非檔檔都採取股債靈活調配,反而也有類似股票型基金的操作方式。 基金業者都把平衡基金歸類於保守穩健,那麼走保守路線的平衡基金就一定很保守嗎?保誠投信平衡基金系列一共發行理財通基金一、二、三號,其中理財通一號和理財通三號持股下限各為三成及一成,後者特別強化保守形態及計量模組化,但至十月底的資料顯示,保誠理財通三號持股比重為39.57%,反而比積極型的保誠理財通一號持股比重28.08%還高。 不論一般型、價值型或是模組操作型(此為目前投信公會分類),用持股高低來論保守或積極,我不認為有統一的答案,就像永豐投信也有一檔模組操作型的永豐策略平衡基金股票比重高達59%(至10月底止),從資料顯示,有四成竟是金融股,近一月報酬達5.64%(至11月18日止),由此證明只要基金內容物含有股票,選股結果就會影響績效。 你也還會追問,平衡基金不是「進可攻、退可守」,應該績效很好才對?理論上平衡基金空頭時可以降至三成持股,多頭可以加到七成,若是人為操控要做到看漲就加,看跌就降的靈活度,碰到行情忽漲忽跌或是類股輪動速度過快時,只能說經理人肯定永遠追不上大盤變化的速度。 毫無疑問的是空頭時平衡型基金比股票型基金確實較具抗跌性,因為持股相對較低加上適度避險部位,但抗跌只是跌的少,絕非百分之百穩賺不賠,即使是模組操作也有其風險;但多頭行情時,七成持股上限的鐵板確實形成上攻阻礙,如果說此時選平衡基金只是像新聞報導中訴求穩健,那不如降低股票或股票基金部位,增加現金比重,應該會更穩吧!(本文部分截錄自Smart智富月刊基金教戰手冊 ) |
|
||||
指 數 | 收盤指數 | 漲 跌 | 漲跌幅 |
上海A股 | 3,670.79 | ![]() | ![]() |
香港恆生 | 29,098.29 | ![]() | ![]() |
日經指數 | 28,864.32 | ![]() | ![]() |
南韓綜合 | 3,026.26 | ![]() | ![]() |
道瓊工業 | 31,496.30 | ![]() | ![]() |
那斯達克 | 12,920.15 | ![]() | ![]() |
S&P 500 | 3,841.94 | ![]() | ![]() |
費城半導體 | 2,920.75 | ![]() | ![]() |
![]() |
![]() |
兌換成 | ||
‧交叉匯率表 ‧外幣兌換台幣 ‧美元兌換外幣 |
VIP基金健診實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