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足賽開打,總算對熱愛足球的歐洲、南美、非洲等區域注了一點活力,兩岸也因進入端節假期,市場顯得風平浪靜,投資人要問這時可以進場了嗎? 銀行通路給你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最近理專不再叫你搶進中國、巴西,而是教你要重視風險,組合基金、高收益債成為市場主力。上回我寫了一則老先生的申訴案,遊說買了某檔高收益債基金,卻未說明產品風險,發行的投信來電關切:「是理專不好,應寫出銀行名稱。」 言下之意,理專錯了,我也這麼認為,所以我呼籲理專不要再拐老先生老太太的錢,去買他們根本搞不懂的商品,高收益債只是名字好聽,其實風險不低。那麼基金公司和銀行通路到底是怎樣的依存關係,請看以下兩則報導: 2010.3.25 以上兩則報導日期分別出現在金融海嘯和南歐債信風暴的前夕,其中1200萬的數字是記者用2006年某民營銀行公佈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去除以理專人數換算出每位理專的貢獻度,接著2007年海外基金銷售金額衝破台幣兩兆元的新酋。 2009年底境外基金金額再度破兩兆,2010年的3月,我們又看到理專收入比董事長、總經理還高的新聞。 基金觀察家應該討論基金產品的優劣或是基金投資趨勢,我講理專幹什麼?各位,反推回去,很多人得到的資訊正是基金公司透過銀行通路傳達出去,往往理專舌燦蓮花之嘴,才是你決定投資與否的關鍵。 從2007年看下來,投資人對銀行及理專的貢獻可說是「惠我良多」,也很不幸當上了最後一隻老鼠,我開個玩笑,下次你再看到這樣的新聞,不要急著當理專,趕緊找你的理專贖回基金吧! 上周經濟日報有一則新聞說,金管會公告基金銷售機構必須揭露「通路服務費」,強制業者把佣金攤在陽光下,遏止理財專員為了賺獎金、衝業績,一味推銷高佣金的基金,同時將買賣基金的交易成本透明化,保障投資人權益。 我認為立意很好,從手續費抽取的佣金固然可以公開化、透明化,但檯面下基金公司若有暗盤,或是透過辦活動、教育訓練,沒事搞個寒X樓度假會議或是歐豬五國考察之旅來「犒賞」理專,恐怕是防堵不了,屆時佣金一律「統一化」,投資人也無從判斷。 我給投資人的結論是: 1..別把理專當你兒子未來的媳婦,也別把理專當麻吉,有時交情會害死人。 2.理專告訴你產品非常的穩健而且報酬很高,那你最好三思而後行,高報酬伴隨高風險是至理名言。 3.理專越是積極代表利潤越高,也代表銀行高層下達動員力,你一定要考慮熱賣商品的進場點,若是屢創新高,漲幅過大,最好不要太躁進。(本文轉載自六月十六日經濟日報基金觀察家) |
|
||||
指 數 | 收盤指數 | 漲 跌 | 漲跌幅 |
上海A股 | 3,670.79 | ![]() | ![]() |
香港恆生 | 29,098.29 | ![]() | ![]() |
日經指數 | 28,864.32 | ![]() | ![]() |
南韓綜合 | 3,026.26 | ![]() | ![]() |
道瓊工業 | 31,496.30 | ![]() | ![]() |
那斯達克 | 12,920.15 | ![]() | ![]() |
S&P 500 | 3,841.94 | ![]() | ![]() |
費城半導體 | 2,920.75 | ![]() | ![]() |
![]() |
![]() |
兌換成 | ||
‧交叉匯率表 ‧外幣兌換台幣 ‧美元兌換外幣 |
VIP基金健診實例 | |||
|